信言合于意也什么意思汇总42句

发布时间:2023-10-03 21:16:45 范文

信言合于意也什么意思

1、“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

2、“信”的基本含义为诚实,不欺骗,如信用;引申含义为不怀疑,认为可靠,如信任,在日常使用中,“信”常做名词,表示信约,盟约。

3、如果一个人说的话和做的事情不一致,就会给人一种虚伪和不可信的感觉。

4、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成为朋友,固然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相互信任。因此,朋友之间讲究信,信是维持朋友关系的惟一纽带。

5、意就是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6、所谓言就是语言,也就是我们常用的语言符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编码系统,能够表达内心所想,起着沟通交流的作用。

7、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8、表示和解,打仗的对方通过谈判和解了。

9、“信哉斯言”的大体意思是:确实这样啊,这话!倒装句,表强调。

10、像就是意象组成的意境。

11、中国传统诗文中常有“言不尽意”、“言不达意”之说,说的是语言不能完全的表达出内心的感情;也有“不落言筌”之说,意为在言辞上所留下的迹象,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

12、主要释义  (a)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b)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c)崇奉:~仰。~徒。  (d)消息:~息。杳无音~。早知潮有~,嫁与弄潮儿。  (e)函件:~件。~笺。~鸽。~访。  (f)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g)同“芯2”。(h)姓。  (1)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相信别人。)。  (4)真实,不虚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真实的一个词  动词  (1)相信;  信任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是二者,余未信之。——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笑而不信。——宋·苏轼《石钟山记》  (2)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守信用[keepone’sword;keepone’scredit]已诺不信则兵弱。  《荀子·富国》小信未孚。  《左传·庄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贾谊《过秦论[3]》信义著于四海。  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信义安所见。  《汉书·李广苏建传》虏帅失信。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住宿两夜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诗·周颂·有客》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  《左传·襄公十八年》  (5)证实;应验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  (6)知晓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  《聊斋志异》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陆游《蝶恋花》  (7)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8)通“伸”。  《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  《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  (1)信约;盟约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符契;凭证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宜急追信改书。  《资治通鉴》越绝粮,使素忠为信,告粜于吴。  《越绝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  《世说新语·文学》  (5)又如:信使(使者)。  (6)通“讯”。音讯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函使报信。——清·袁枚《祭妹文》  (9)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姓。

13、假设有一方做得不好,不论是为父的做得不好,还是为子的做得不好,家庭都不会和谐。所以啊朋友与亲人都很重要,都要好好把握朋友、孝顺亲人。

14、“言”、“像”、“意”是三个不同的层面,意是主观的,像是主观观照于客观,言是客观的。

15、所以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言行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16、信,诚也。——《说文》

17、判断符合于事实,则表达判断的语句自然也符合于事实。这种言合于实的情形叫作“当”。

18、要言合于实,除了要求意合于实外,还假定着言合于意这一条件,即语句必须忠实地说出判断来。言合于意的情形叫作“信”。信,言合于意也。

19、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言行应该一致,说的话和做的事情应该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0、言一般来说是动词,是说的意思,而意通常来说是目的想法。常用组词就是意思。

21、信言合于意也的意思是言行一致,说的话和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2、“于”字基本含义为超过;引申含义为介词,如:生于北京,在日常使用中,“于”还可作后缀,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23、他又以斫轮者“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故事说明“天道”是玄妙的,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也就是说,不能言传而只能意会的。这段话就是我们后来通常所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古人早就明白。

24、儒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没有父母,便没有子女。

25、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26、因此,朋友之间讲究信,信是维持朋友关系的惟一纽带。信有两个层次,首先是说话算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就是这个意思。另外,信的另一层含义是信任。两个人只有相互信任了,才可以做朋友。2、儒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没有父母,便没有子女。父慈子孝,家庭才能和睦。假设有一方做得不好,不论是为父的做得不好,还是为子的做得不好,家庭都不会和谐。所以啊朋友与亲人都很重要,都要好好把握朋友、孝顺亲人。

27、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成为朋友,固然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相互信任。

28、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29、成语握手言合,即表示予盾的双方不再对抗,通过谈判重新归功于好,达成解决双方予盾的共同点,形成共识。

30、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矣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读作yǐ,为中国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此外,矣也是一个姓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一带。

信言合于意也什么意思

31、信有两个层次,首先是说话算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就是这个意思。另外,信的另一层含义是信任。两个人只有相互信任了,才可以做朋友。

32、意思相信某一件事情或者是信任某一个人。

33、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一致,那么别人就会更加信任他,因为他说的话和做的事情是一致的,不会让人感到困惑或怀疑。

34、信(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35、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36、同本义〖honestsincere〗

37、庄子则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38、父慈子孝,家庭才能和睦。

39、意境是由作者通过把自身的感情倾注到客观存在的事物上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感觉,比如常用的鸿雁就有传书、思乡之意。

40、这个意思也可以延伸到人际关系中的信任问题。

41、关于“言”与“意”的关系的观念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周易·系辞》上就说:“言不尽意。”

42、或一方通过武力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出于对形势的判断,主动要求与对方进行和谈,降低自已的要求以减少自已的损失。换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主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