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方法和技巧-推荐63句

发布时间:2023-10-05 22:30:26 学校

孔子教育方法和技巧

1、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一、有教无类。

3、他开设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课程,还把礼节、音乐、射箭、驾车、写字、算数等“六艺”的技能教给学生。孔子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意思是:学习没有个满足,教导人也不知道疲倦。他鼓励学生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认为只死读书本而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想来想去而不勤于学习就会走上斜路,那就更危险。

4、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应按照贫富贵贱、门第高低来区分对待,应一律平等。同时,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人都平等地施加教育。

5、锻炼身体。孔子是个射箭爱好者,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同时也鼓励学生射箭。据说孔子给大家表演射箭的时候,观者如堵墙,而且他是百发百中的。

6、第一,他非常重视实践。从来不是刻板的死记硬背。他学到的知识一定会用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来检验,用实践来加深印象。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7、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天分的人,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8、【原文】

9、孔子的儒家思想可谓是博大精深,不愧为中国的思想教育家,他的主张至今仍然适用,学以至道,学以治世,在态度方面提倡虚心受教,谦卑博智,学行并重,他教导要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所以孔子对后世之人依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即现在的“素质教育”。孔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来塑造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行,而不是让其单方面发展。也不能只学习一技之长。

1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对学习的态度主要有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3、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主张: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孔子在教育门下弟子时,注重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要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先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篇》)即“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至此,孔子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即让其获得知识,又让其有所感悟。另外,孔子还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正如其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即“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它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促进。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说明孔子注意到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须一定的火候,须恰到好处的点拨。孔子对弟子是持一种民主平等,鼓励欣赏的态度。

13、即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他们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14、论语开篇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阐述的就是回忆再现这一方法。学了知识,经常想一想,在掌握了知识后的快感,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15、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6、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7、学会放松自己。孔子曾对子路说过“你为什么不学诗呢,不学诗生活就像面对着墙一样无味”。当时的诗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是可以唱的,看来孔子在当时还是很时尚的。?

18、第四,孔子学习非常注重坚持.他说无道一以贯之。他坚持他的学术,坚持他的思想。肯定也会坚持他的学习。

19、三、全面教育。

20、孔子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21、孔子提出了对待学习的谦逊态度,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22、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态度。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23、孔子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25、即对于教育者而言,一要永不满足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教育他人不知疲倦,认真教诲,使受教育者能顺利地接受知识。

26、孔子的教育主张主要有三个方靣。

27、我相信孔子的学生们把它列到第一句话是有他的道理的,而且孔子在教育上留下的话并不多,我认为这一句话的含义是学习之后不仅要经常复习,而且时时刻刻惦记着,而且要惦记着,惦记着一天之前2天之前3天之前7天之前15天之前30天之前45天之前90天之前180天之前360天之前的东西,虽然时间会冲淡记忆,但是记忆中一定会保留着学习心得,题目等等的碎片(碎片就是一道题目的关键解法,类似程序的算法,学习心得是自己感到知识宏大奥妙细微的),不断思考不断复习(快速复习快速浏览之前的)把这些碎片连接起来,这叫思维压缩,思维压缩不仅能让自己尽可能减少对之前所学的遗忘程度,而且能让自己大幅提高学习效率,至少没有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而且提高思维能力,这在数学上体现的是解出大量旧题速度的快速提高,在英语上体现的是对高级词汇的快速反应(这就是有经验的英语老师经常在上课时候讲自己在黑板哪个角落哪张讲义哪面哪道题词组在段落的位置,或者是老师问同学某个之前不久教过的词组,某位同学反应很快,老师就表扬他,预测这个同学以后英语考得好,一般预测都能成功)在生物上是提到一个知识点就能够很快想到其他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和题目。

28、孔子是儒学第一圣人,关于做学问,他的许多见解被古今学者膜拜至今。做学问首先要端正态度,一要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我日三省吾身”,始终保持一颗虔诚的态度钻研学问。二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一无所获。三要投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投入你就会发现其中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要勤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勤思多问,才能事半功倍。五要反复咀嚼消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六曰勤奋,学海无涯,人生苦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

29、【评析】

30、孔子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教育方面,过去,学校都由官府开办,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办了“私学”,自己聚徒讲学,这样就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他提出了“有教无类”们口号,招收学生没有门第、等级的限制,所以他的学生既有贵族子弟也有居住在陋巷的平民,既有鲁国的也有别的国家的。

孔子教育方法和技巧

31、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2、第二,孔子从来不只是看表面。他非常注重挖掘深层含义,非常善于总结,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孔子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要以下几点。

34、孔子办学是面向全社会的,属于开放办学。在面对如何选择学生这一问题上,孔子采用“有教无类”的仁爱教育理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行束脩以上,无未尝无悔焉”。(《论语*学而》)。即“自己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没有不教他的”。也就是说,孔子选择弟子不分贫富,不论门第高低,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便教授与你。同时无论你品德优劣与否,只要拜在我的门下,我便以“仁”、“爱’启发引导你。因此,在孔子的弟子中,有的小于他几十岁,有的如子路仅小于他九岁。

35、作为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理念至今让后人受益无穷。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管是对为人师者来说,还是对于孜孜不倦的求学者来说,都是值得去学习的一种态度。孔子认为,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待教育和学习都应该有严谨的态度,不能够松懈。

36、孔子的教育思想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上,孔子倡导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倡导根据每个人特点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也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

37、第三,孔子非常重视知识的分类和层次。不同的知识用来指导不同的实践.他在考察他的儿子孔鲤的学习的时候,就分别对诗和礼对孔锂的不同方面的帮助做了解释.

38、在孔子看来,“学”与“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和老师,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正如他所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即“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的怎么样呢?”这是孔子在进行自我反思。作为教育者而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在学习方面:第一,孔子每天都在反省自己,学到的知识今天都掌握了吗?第二,孔子拥有勤奋学习的意念。即“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即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典籍,并且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的人。”在教学方面,孔子也是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地去教授学生知识。

39、孔子的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孔子办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据说他的学生先后有三千多人,其中成绩优异的也有七十二人,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

40、即孔子注重启发学生先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与“思”结合起来。

41、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注意到了人的智商的差别,人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后天用知识熏陶感化。教育者不能漠视人天资禀赋的客观区别而任意行事,否则事倍功半。孔子能充分细致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顺其自然使之体现个性化成长。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即为“天赋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天赋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可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在实际教学中,孔子便遵循这一教育理念,对每一名弟子施加不同的教育方法。

42、多读多悟,孔子晚年好《易》,读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后来有人说孔子能预测上下五百年,看来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这里也说明孔子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能在两千年前就达到这种学习精神,很不简单啊。?

43、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4、四、因材施教。

4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6、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47、而且孔子本身在教育他的弟子的时候,也会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身体力行在实践之中。毕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性格不同,也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跟进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孔子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去教授给他们知识。

48、在孔子看来,教育内容应广而全,不能约束在一个方面,要让学生广泛而全面地学习各种内容。孔子说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学而》)即“孔子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知识和德行。”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又要塑造高尚的品德。对于知识的学习,孔子教授学生礼、乐、射、御、书、数,此六者谓之“六艺”。而对于品德的塑造,则孔子更是极为看重,他说“志于道,据于德。”即做人要立志于求道,要立足于德行。因此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如果将孔子的这一教育理念拿到当今来看,即为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六艺”即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内容。

49、二是因材施教。根据各人的爱好不同和天份不同,给予最适宜的教育。三是教育方法。温故而知新。这是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

50、除了因材施教还有现实意义,孔子的一切都腐臭了。孔子反对人的个性发挥,却又主张体现个性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其学说之矛盾,人格之伪裂数不胜数。“因材施教”,是去伪存真后仍具现实教育意义的精华。

51、能专能深,孔子曾跟师襄学琴,一首曲子自己练了十来天,师襄让他换首曲子练练,孔子说只熟悉它的曲调,但没摸到规律。又过一段时间,师襄又让他换首曲子练练,孔子说还没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到最后孔子自己就听出了这首曲子是《文王操》。从一个初学者到一个专业人士花了也不过一个月左右,看来学习非专不能快啊。?

52、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关教育的思想至今仍被人称颂和传承。

53、【译文】

54、孔子的学习方法:

55、孔子还提出了具有思辨色彩的认知标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56、同时,孔子还提倡,不管一个人是何等的身份地位,不管这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贵,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可以跟大家一样,平等的接受教育。这就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57、一是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应有读书受教育的权利。

58、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9、学以致用。孔子曾说过“六合之外存而不论”,“鬼神敬而远之”。虽然孔子承认鬼神的存在,但认为没必要研究他们。研究一些现实世界的问题更有意义。可以说孔子是两千年前的实用主义者。?

60、孔子认为,不论是培养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掌握知识,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以现在的话说叫做有学习需要才能有学习动机;必须使学生自己对问题能加以深入思考,获得切实的体验和感受,才是有效和可靠的。为了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孔于反对注入式的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

孔子教育方法和技巧

61、碎片还可以是一道题吸引你眼球的数字或是其他的甚至是你联想到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哪怕联系并不是特别大,碎片是思维钩子的通俗讲解。这种对已有知识的快速流畅重现,能产生快乐,智者乐水,流水不腐,流畅必能产生快感,也许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深意吧。也只有产生快乐了,才能忘我尽情地去学习,不再被其他事干扰。只有产生快乐,心神才能通于天地,不至于不宁,通于天地,则顺应天道,万事如意。

62、五、学思并重。

63、如今启发式已成为广大教师“授人以渔”,教学生“会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必须注意创设愤悱学习情境,必须启发学生感悟自得,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经过自己反复训练形成能力,用《学记》上的话说,教师只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通过设疑,鼓励和启发学生求异探新,感悟自得。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领会到开动脑筋、探求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劳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