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的品质汇总43句

发布时间:2023-10-19 10:23:49 节日

《画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的品质

1、不一样:突出凛然气节,没有隐士风气。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2、诗中,白居易通过对寒菊的描绘,表现了寒菊在极度寒冷的冬季仍能开放的坚强和执着,传达了自己追求卓越的心态。诗人在诗中写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达了他不惧寒冬困苦的态度,只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在最后两句“百战死而后生,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慷慨陈词中,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表现了他追求卓越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

3、《寒菊》是南宋诗人寒菊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

4、郑思肖的这首画菊,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5、品格: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6、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7、画菊不是林黛玉写的,林黛玉的三首菊花诗是《咏菊》、《问菊》、《菊梦》。

8、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坚贞不移的爱国热情.

9、独立疏篱趣无穷。

10、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1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12、寒菊/画菊--

13、花开不并百花丛,

1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5、《画菊》:

16、“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

17、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字字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诗句用隐喻手法,表面看是说菊花不畏寒风傲然盛放,其实是说自己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18、表达作者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清高志向。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的爱国之情。

19、因此,白居易的《寒菊》一首诗通过对寒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不畏艰难困苦的志向和对人生的感慨,激励人们在人生中也能够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20、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21、《咏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22、"花开不并百花丛",写出了菊花独立清正的节操;“独立疏篱趣无穷”写出了菊花的怡然自得的心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写出菊花坚贞不移的气节.合起来就是,写出了菊花独立清正,坚贞不移的特点.

23、第一二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明写菊之孤傲,暗喻作者自身。

24、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25、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26、【作者】郑思肖【朝代】宋

27、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28、“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29、宁可枝头抱香死,

30、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首联写黛玉为诗情所困扰而坐立不安,把诗人那种无法抑制、迫切需要发泄的创作激情描写得活灵活现;颔联写作者秀逸超群的才思和全身心投入创作时的情状;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是全诗的中心所在,抒发了诗人感怀身世,自我怜惜的哀怨和不被人理解的愁绪。尾联是进一步对菊花高洁品格的赞赏,也是诗人的自诩之意和全诗意境的升华。

《画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的品质

31、“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32、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坚贞不移的爱国热情.

33、《寒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不畏艰难困苦的志向和对人生的感慨。

34、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

35、何曾吹落北风中!

36、“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表现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品格。“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37、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38、“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39、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字字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诗句用隐喻手法,表面看是说菊花不畏寒风傲然盛放,其实是说自己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40、这首诗不仅平仄丝毫不爽,对仗也极工整,极具艺术性。

41、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42、南宋郑思肖的《画菊》:

43、林黛玉第一首写的是咏菊第二首写的问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