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九章摘录点评62句精选

发布时间:2023-10-03 21:03:55 节日

乡土中国第九章摘录点评

1、说人类行为有动机的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不要这样做就不这样做,也就是所谓意志;一是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这根据就是欲望。

2、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的性质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3、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依然处处可见乡土社会这种“面对面的社群”所遗留的习惯。

4、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

5、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

6、“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法律可依据,而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7、“贵姓大名”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用的。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

8、语言只有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

9、或许语言和文字确实于文化的形成必不可缺,但这些都不是最直接的交流,而是不得已情况下催生的方式。因为语言和文字有其固定的模式(且使用群体越庞大,模式越趋于简单化),因而会导致人和人间的情意有些公式化,也因此会有“词不达意”、“无言胜有言”的情况出现。

10、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11、藐视、拖泥带水、藐视、水土不服、飘忽无定、清清楚楚、微乎其微、宣泄、抽象、流弊、衣锦荣归、甘服、疏散、私心窃喜、望尘莫及

12、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13、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就愈趋于简单化。

14、乡土社会不是这样的,无“法”并不会使乡土社会混乱不堪,也并不是无法无天,而是无法律的社会,因为有“礼治”的维系。

15、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

16、乡土中国男女有别好词:

17、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18、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19、生活就是个无尽的怪圈,总想要逃离圈着你的它,走不出来还一直循环着

20、引自乡土本色

21、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

22、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

23、法治指社会人和人的关系是靠法律来维持,法律靠人执行,而法治是人依法而治,绝不能缺乏人的因素。  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的力量和所根据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就不同于现代。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而法律与其不同的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政治权力的执行,而礼靠的是无形的传统。人们只需“学而时习之”地享受积累出的经验。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更大。在乡土社会安土重迁的环境里,经过有效证明的经验更值得保守并作为生活指南。如此看来,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有到保障。这样的敬畏之感就会形成所谓的“仪式”。礼就是按着仪式做。  礼是主动的,法律是被动的。社会舆论维持道德,各人习惯维持礼,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用礼来维持。  礼治不是个人好恶的统治,是传统,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就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24、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25、我本来就可爱,还用装吗!!——VJ朋友拿她开心“别装可爱了,你怎么样也不可爱”

26、乡土中国读书笔记摘抄好句:

27、这一段颠覆了我曾经的认知。过去我常听老师讲起文字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然而事实上“文字是间接的说话”,甚至说话(也就是语言)都是一种不得已的象征体系。

28、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笨鸟先飞、呆若木鸡、没精打采、奋不顾身、舍己为人

29、感悟赏析:最近,我阅读了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著作《乡土中国》,感触深刻,启发良多。这本书主要研究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让我阅读和体悟到乡土社会的现象看到本质,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

30、“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乡土中国第九章摘录点评

31、费孝通先生讲,社会学里通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即我们通常说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乡土社会里人们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而且自然存在规矩。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底细,由此发生法律。

32、礼治社会的礼中有一部分像现代社会说的道德,礼治社会中评定对错的标准有很大部分是道德的标准。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没有道德,同样是父母老师没教好,这个与礼治社会中的“失礼”是一样的。

33、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34、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

35、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在上文中所称的时势权力;读后感·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36、乡土中国第一章好句1、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37、中国不是西方的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38、“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违背规矩是道德问题,需要的是教育和教化。而现代法治社会讲个人权利,权利不可侵犯,以刑法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

39、什么是人治?是“有权利的人凭借一己之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

40、乡土中国读书笔记摘抄好词:

41、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确实不停止的,是追求。

42、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网格,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43、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达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

44、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

45、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46、“普遍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法治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47、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

48、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力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确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

49、世界上最糟糕的一种感觉是,你无法爱上别人,只因你依然留恋那个伤害你的人

50、“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51、引自文字下乡

52、礼治和法治在这里发生了冲突,礼治社会是个以道德为最高标准的社会,法治社会以个人权利为评定对错的标准。

53、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

54、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55、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权利,在内心,自动遵守。每个人都要知礼,不知礼就是父亲老师没教好,找村里乡绅评理是丢人,所以打官司的人少之又少。

56、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57、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是的可靠性。

58、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59、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60、那么问题来了,“有权利的人的好恶是什么?没有明确的标准,靠猜测吗?”所以这个假设很难发生。权利、义务没有规范可守,社会容易混乱,

乡土中国第九章摘录点评

61、乡土中国男女有别好句:

62、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