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著名的两位宰相-集锦60句

发布时间:2023-12-18 09:01:32 节日

贞观时期著名的两位宰相

1、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长孙无忌(?—659年[1]),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2]

3、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

4、《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5、三大著名宰相为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

6、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

7、魏徵,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祖籍在今河北省晋州市,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8、魏征,河北巨鹿人,最初本是李世民兄弟的谋士,后在玄武门事变后,被其收为己用,魏征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直言谏臣,丝毫不畏皇帝的威严,性格果断直接,凡是对国家不利的,他都不会退让,在贞观年间曾上奏200多条谏言,对于贞观之治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

9、唐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皇权与相权的争端,采取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10、称号:郑国公

11、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

12、长孙无忌

13、魏征少时贫困,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14、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15、唐太宗末期,他开始授特定的并非一省长官的高官参豫朝政等官名,指为宰相。贞观十七年(643年),他修订官名,将其正式化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都是三品。这些宰相被柏杨称为“实质宰相”。

16、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后迁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劝戒李世民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一不受到李世民的采纳。

17、神龙元年(705年),尚书仆射不再被视为宰相,除非被授实质宰相衔。

18、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

19、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成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20、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21、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22、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最初很大程度沿袭包括五省在内的隋制,但他为尚书省设立了唯一的长官尚书令,由皇子赵公李世民(即后来的秦王、唐太宗)担任。

23、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24、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

25、有来俊臣张汤宰相张谏之姚崇,平南侯薛青麟阿史那舍——步真,外国吉利可汗贺鲁。

26、文学馆建立后,以为从事中郎,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

27、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

28、还有后期时局朝政的动荡,很多宰相算是临危受命,但是危机往往是没办法得到很好的解除,这样一来宰相被抓的几率很高,即便不被抓也会被当成办事不利的典型而革职。

29、贞观四年(630年),病逝,时年四十六,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贞观十

30、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

贞观时期著名的两位宰相

31、魏徵,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32、姚崇,文武双全,历经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

33、张柬之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狄仁杰再荐之,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34、还有皇帝的随心所欲也让宰相的人数暴增。皇上喜欢瞎整,有时候用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就换人,比如说武则天,她在位22年却足足换了66个宰相,平均下来一年换三个,四个月换一个,这样闹腾人数自然也就多了。

35、房玄龄,汉族,今山东人,唐朝开国宰相,18中举,善诗能文。

36、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37、玄武门之变时,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同居首功。唐太宗即位后,迁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

38、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39、《大唐名相》是中国1991年拍摄的古装历史剧,反映唐朝宰相魏征的一生。导演是指导过电影《庐山恋》的黄祖模,著名演员鲍国安主演,获全国电视剧评比飞天奖。

40、终唐一朝,门下省、中书省被数次改名,同中书门下三品也相应被数次改名(如唐玄宗年间,中书省、门下省分别短期改称紫微省、黄门省,实质宰相就被称作同紫微黄门三品)。

41、简单来说,三省的首脑都相当于宰相,不过都是叫一些奇怪的名字,他们的职位都不高,最大的时候也只是正二品。

42、从初唐直到唐睿宗景龙四年(710年),参豫朝政一职的变体继续出现,如参知机务、参掌机密、参知政事、参谋政事,柏杨称之为“第三级宰相”。

43、李昭徳武周建立后以凤阁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平章事。

44、这个同的意思就很灵性,就是说跟宰相是拥有相同权利的,这样一来官职多了,人数也就多了。

45、有: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狄仁杰,张九龄,姚崇,宋景等。

46、唐朝沿用的是三省六部制,这三省的首脑都是宰相,这样一来最起码就有了三个。而皇帝还是担心他们的权势过大,于是又创造出两个新的官职,一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47、主要成就:凌烟阁24功臣之一,知名谏臣

48、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

49、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

50、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温彦博等

51、娄师德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

52、狄仁杰同时期的宰相有好几位,下面列举一下其中的几位。

53、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成为皇帝,部属无人敢担任尚书令,尚书令一职空缺。此后,尚书省由两位副长官尚书仆射领导(广德二年(764年)十二月郭子仪因有大功被任为尚书令,但多次辞让,六天后被解职)。大约当时,可能在唐太宗命令下,多宰相的制度被正式化,以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改名自内史省)长官被认为宰相。因门下、中书两省经常有不止一个长官,宰相并不必是四个。

54、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55、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宰相不再由个人担任,而是分属三个部门(正确)三省六部变独相为群相,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宰相远不止三个,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正副手都是宰相)

56、去世时间:贞观十七年

57、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公元627—649)。贞观九年是公元635年。宰相是房玄龄。

58、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又设立了一个次等但权力与前者相同的官名,最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柏杨称为“第二级宰相”。安史之乱后,实质宰相衔虽未被官方废止,却也不再使用,最后一个得此衔的是至德二年(757年)—乾元元年(758年)间的李麟;而二级宰相衔却变得很普遍,在唐朝的余年里都得到使用。

59、长孙无忌博学多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也,开国功臣也是唐初的著名宰相。

60、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