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教子的典故优选汇总61句

发布时间:2023-10-04 21:18:09 作文

陶母教子的典故

1、三、欧母

2、陶母是东晋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树。而当时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教子故事也广为流传。

3、那时各地战乱不断,盗贼四起。盗贼不仅抢财物,还常常把家中的男子抓去,逼着他们入伙。江革为了避乱,干脆背了母亲弃家出走去逃难。母亲年迈,腿脚不方便,为了尽量减少母亲的颠沛流离之苦,江革整天背着母亲奔波。

4、陶母封鮓

5、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同样,人若在年少时不好好读书,长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劳役,是没有出息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旷世学儒。

6、《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从小若有孝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7、后人赞誉:“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明·张九韶《重修陶母基记》;康熙《新淦县志》卷十四《艺文志·记》)

8、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9、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0、江革负母,是“二十四孝”中的著名故事,讲述了东汉初年著名孝子江革负母逃难并侍奉母亲的动人事迹。

11、后来岳飞终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12、岳母是北宋名将岳飞之母。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自私的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线,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但是岳母却和一般母亲不同,她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她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的训诫,甚至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 由于岳母的积极鼓励,使得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他很快屡建战功被升为秉义郎。有一次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时,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是"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13、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14、岳飞母亲姚氏,生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为岳飞刺字“尽忠报国”。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随岳家军至江州(今九江),被岳飞安置在庐山石门涧口岳家市的“岳氏名园”中居住。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病逝于鄂州(今武昌),宋高宗赐葬于江州株岭山麓陈家垅(今九江县城南)。被誉为中国传统“四大贤母”之一。“岳母馆”展示了岳家市、岳氏名园及岳母后裔的相关文史资料与部分实物,介绍了岳母生平事迹和教子故事,通过多种艺术场景和多媒体,再现了当年的历史情境。

15、二、陶母

16、鹿乳奉亲

17、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18、欧阳修在当官期间,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因此被贬职。但欧母并没有抱怨儿子的仕途不济,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19、那就说说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独自辛苦将他抚养长大。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

20、关于母爱的历史故事。

2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2、欧母画荻教子

23、四、岳母

24、陶母教子是很有名的典故而且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贤母,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的母亲。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所以这个雕塑各地都有可能有但是最有可能的应该是鄱阳县而且鄱阳县也确实有因为陶母就是葬在鄱阳县城东江西鄱阳县城东有陶母墓

25、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冰心

26、春秋时期的郯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盛传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27、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28、孟母是战国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她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孟母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全在于她对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29、一、孟母

30、东汉初年,王莽篡位,新朝的政治腐败,导致战争频繁,天下大乱。当时,临淄有个人名字叫江革,字次翁,从小失去了父亲,家里只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

陶母教子的典故

31、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优异,他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

32、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她们教子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母教的重要及伟大。

33、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们做起了吆喝买卖。孟母不希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起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一个道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34、岳母刺字

35、陶母还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是“封坛退鲊”。陶侃曾在浙江海阳做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晋书》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传》)

36、欧母又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儿子。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37、江西省九江县与贤母文化结缘深厚,被中华母亲节促进会誉为“母爱之城”。中华传统四大贤母中有三大贤母曾先后在九江生活、游历过,其中两大贤母(陶母、岳母)长期生活并最终归葬于此。孟母三迁择邻、断织教子;陶母截发延宾、封坛退鲊;欧母画获教子、诫子奉公;岳母为儿刺字、励子从戎等典故,蕴含着忠、孝、仁、爱、礼、义、信、公、廉的精神,深刻浸润到华夏儿女的心灵,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国人无限景仰中,光彩照人。

38、陶侃的母亲湛氏把自己拖地的长发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到集市上换来了几担米。随后,她又把房屋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

39、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崇敬母性的民族。从上古神话中的“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到《诗经》中的一首首讴歌母性的诗篇,再到《史记》记载的华胥氏、嫘祖、姜嫄、“三太”等,无不表达人们对母性的崇拜。自西汉时期,《列女传》、《韩诗外传》将孟母的五个教子经典故事载入史册后,贤母文化得到历代推崇,中华“贤母”辈出。母范天下主题馆由“悠悠史迹、母范天下、历代贤母、当代贤母风采、亲子教育平台”五个部分组成。通过图文、场景、多媒体和实物展示,阐释贤母概念的形成、贤母文化的内涵、贤母的教子典范、贤母对子女、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作用,以实现传承贤母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匡正社会风气、振兴国家和民族的目的。

40、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41、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也是早年丧夫,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儿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42、中华贤母园是以陶母、岳母乃至欧母地方属性为依托,以贤母文化为载体,以文化产业为目标,构建集文化展示、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贤母文化主题公园。整个园区将作为爱国主义、廉政爱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贤母文化等教育基地和母爱文化研究基地。主体工程包括:“一门”(母爱之门)“一塑”(中华贤母主题雕塑),“一道”(仁爱台阶),“两路”(思贤路、怀恩路),“三场”(入口广场、爱心广场、景区停车场),“四馆”(母范天下主题馆中华贤母文化博物馆、陶母馆、岳母馆、金戈铁马苑)。

43、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母亲还健在,记得那是秋天的一个早上,我早晨起来头有点沉,而且站不稳,当时其她人都不在家,母亲看见我这个样子,就打算背我上医院看病去,可母亲又瘦又小,不可能背动我,也不知哪来的力气,竞背起我趔趔呛呛地走着,望着母亲弱不禁风的身体,我眼眶湿润了。

44、孟母断机

45、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46、从我重事以来,就知道我妈妈小时候大病,是外婆去带看医生,又去求佛拜佛,又去做鬼等,才让我妈妈成人长大,感谢外婆用心养大我妈,呵护在手心,|。・㉨・)っ♡ 喜欢你♪外婆最伟大,俗话说得好,没有外婆,外公,就没妈妈存在,耍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一切

47、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这便是着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48、到傍晚,家里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连随从的人也都一一照顾到了。陶侃在青年时期还做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他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

49、只是当时家里穷,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50、名人母爱的故事:孟母三迁

51、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更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52、陶母剪发退鱼陶母是东晋时期名将陶侃之母,他年少时就有大志。有一次同郡人范逵到陶侃家作客,而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的车马仆从确很多。

53、民族英雄岳飞,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在母亲的“鞠育训导”下,终成为能文能武的骁勇少年。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大举南侵,背负着“尽忠报国”的母训,从戎抗金。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因屡建战功,受命屯戍长江中游重镇江州(今九江),将家属安置在庐山西麓石门涧,史称九江为岳飞第二故乡。金戈铁马苑简要介绍了岳飞的成长过程,以及主要战斗经历,着重展示了岳飞指挥的六大战役以及岳飞的飞扬文采,还通过多媒体形式,既让观众体验武术练习、战争游戏,又了解岳飞精神、岳飞形象和沙场鏖战场面。

54、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将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55、古代感恩父母的小故事怀橘遗亲

56、《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57、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58、孟母三迁

59、有一次,同郡孝廉(即举人)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由于家中贫寒,无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酒菜。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所以头发是不可以轻易剪的。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所以范逵大为感动,遂举荐陶侃由县吏拜授郎中,从此后,陶侃走上了发达的仕途。这就是“截发筵宾”的典故。

60、东晋开国元勋陶侃母亲湛氏,三国赤乌五年(公元242年)生于豫章新淦,15岁嫁给吴国扬武将军、柴桑侯陶丹为妾,16岁生子陶侃。丈夫去世后,陶母湛氏以纺织谋生,并悉心教育儿子,有截发延宾、封坛退鲊等事迹流传于世。东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殁于江夏(今武昌),归葬于故里寻(浔)阳鹤问湖畔牛眠地,被誉为中国传统“四大贤母”之一。陶然园中分别介绍了陶母教子典故,历代赞誉以及陶侃从出身贫寒逐步成长为荣登三公、位极人臣的艰辛历程。同时,还介绍了浔阳陶氏家族在促进庐山佛教、寻(浔)阳文化以至兴盛江右文风所作的巨大贡献。为增加趣味性,还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示惜阴书院、陶氏部分家庭合影、模拟纺织、晋代服饰及其试衣镜留影等。

陶母教子的典故

61、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